申論熱點:文化工作者應加強素養(yǎng)
選取一些主流媒體上的評論文章,為考生的文章寫作提供借鑒。這些文章選取堅持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:一是熱;二是明;三是深。熱是指評論要緊跟時代的步伐,洞悉時代的變化發(fā)展;明是指清晰,只有清晰的文章才符合閱卷的要求,才可學,可操作。深是指深刻,突出文章的思想性,趣味性,這是符合命題趨勢的。大部分文章都選自《半月談》。選官方的評論不是偷懶,而是為了增加文章的權威性。但是因為官方的評論不是專門針對申論考試來寫的,有的文章在內容和結構上都需要進行調整。這樣的調整不是說文章本身不好,而是因為不太符合申論考試的要求。
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繁榮昌盛,奏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主旋律,文化工作者使命光榮、責任重大。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:“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(fā)展大繁榮,隊伍是基礎,人才是關鍵。”文化工作者要成為優(yōu)秀文化的生產者和傳播者,必須加強自身素養(yǎng),做職業(yè)道德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。
古人云:“馬不伏櫪,不可以趨道:士不素養(yǎng),不可以重國!蔽幕ぷ髡呤俏幕南碛姓,更是文化的生產者、傳播者,堅持什么樣的歷史觀、人生觀、世界觀和價值觀,就會有什么樣的文化工作方向。文化工作者的自身素養(yǎng)是人品、人格的底蘊,也是其文化工作品質、水準和風格的重要基礎與來源。
文以載道。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,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秉持中華民族精神,與時代同進步,與人民共命運,實現了新民主主義文化的轉向,并發(fā)展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,為中華文化的傳承、弘揚和發(fā)展,為全民族文明素質的提高,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、時代化和大眾化,做出了積極貢獻。
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建設和發(fā)展中,始終與庸俗、落后的文化相比較而存在,相斗爭而發(fā)展。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,一些文化工作者之所以作風浮躁、追逐名利,文化領域之所以“三俗”之風有所抬頭,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文化工作者放松了對自身素養(yǎng)的提升,社會責任感弱化,職業(yè)道德失范;文化虛無主義之所以還有市場,是一些社會成員歷史觀、人生觀和價值觀扭曲在文化上的突出反映。
文化工作者必須適應其社會角色和時代需要,加強自身素養(yǎng)。
優(yōu)秀的文化工作者首先要有群眾觀點,要有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、貼近實際的實踐素養(yǎng),以及建立在這一素養(yǎng)基礎上的思想理論素養(yǎng)。這是解決文化發(fā)展依靠誰、為了誰的根本問題。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(chuàng)造者,文化發(fā)展源于人民群眾不斷深化的偉大實踐,否則文化工作將成為無源之水、無本之木。文化為了人民、屬于人民,那些不反映乃至扭曲人民群眾的意志、心聲的所謂文化,當然不是人民群眾所需要的,更不會被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而傳之久遠。
文化是民族的血脈、人民的精神家園,文化工作者是維系者和守望者,承擔著為人民抒寫、為人民放歌的歷史責任。培養(yǎng)和修煉這方面的素養(yǎng),需要文化工作者走出象牙塔,投入到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去,深入到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中去,拜人民群眾為師。植根于人民、植根于實踐、植根于生活,文化工作者發(fā)展和創(chuàng)造文化的動力與源泉才會永不枯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