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崇洋媚外”的標簽并不萬能
網絡上總是很熱鬧,不管是討論波士頓爆炸案中不幸遇難的中國留學生還是蘆山地震,抑或別的事情,我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共同的特點:很多人在爭論時喜歡扣大帽子。不知道這是不是“文革”遺留下來的傳統(tǒng)?“文革”期間流行“走資派”、“;逝伞、“反革命”,現(xiàn)在是幾句話不和,就被對方扣上了“崇洋媚外”、“憤青”之類的帽子。
幾天前的一個上午,我在家里看NBA的季后賽,球星們的籃球打得神乎其神,出來暖場的拉拉隊也是活力四射,激情無限?粗粗揖拖氲搅嗽蹅兊腃BA聯(lián)賽,先不論球技上的差距,即便是拉拉隊也不如人家的好。中國很多女孩一味的追求瘦,還真不如人家拉拉隊里面那些肌肉結實的女孩好看。想到這,我被自己嚇了一跳:怎么我也開始覺得美國的什么都好? 我一向認為自己不是什么“崇美黨”,但為何也會陷入“崇洋媚外”的“怪圈”?
崇洋媚外,百度詞典的解釋是崇拜西方一切……喪失民族自尊心。其中有一個例句是這么說的:你這樣的崇洋媚外的嘴臉是要永遠被中國人民所不齒!這可不是一般的大帽子,簡直稱得上是罪大惡極了。不過我疑惑的是,很多人為什么會崇洋媚外呢?
可能有這樣三種原因:
一、確實是人家的好。比如NBA的拉拉隊,編舞好,配樂好。這確實是個重要的原因,但是并不能解釋一切“崇洋媚外”的現(xiàn)象,比如審美觀的問題,東西方并非只有一個標準,但很多人還是對西方的格外推崇。
二、國人出于對現(xiàn)實的不滿而導致對外國的向往。總覺得月亮是美國的圓,而中國的月亮總是被烏云或霧霾遮蓋。比如大家談到貧富差距的話題時,會覺得中國存在很多問題,進而想到美國怎么怎么好。其實很多人也不太了解美國的社會制度和具體情況,但就是覺得人家好。
三、出于對自己沒有的事物的單純向往。我們從小就生活在中國,對帶有中國標簽的事物又愛又恨。愛是因為我們對于中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,恨是因為我們對這個國家的很多問題、缺點都很熟悉,希望有所改變。在爸媽口中,“別人家的孩子”才是最完美的,而“別人家的孩子”再好,爸媽還是會最愛自己的孩子。因為這個原因而“崇洋媚外”的人,我理解,也很愛國,是希望自己的國家能變得更好。
想到這里,我覺得“崇洋媚外”不一定就是什么大的錯誤,但這頂大帽子還是會讓我“亞歷山大”,因為,在一些人看來,“你這嘴臉要永遠被中國人民所不齒”。真的是這樣嗎?
我們從小到大幾乎一直在接受各種形式的愛國教育,按理說,不應該對祖國抱有那些“崇洋媚外”的想法,更不應該擁有脆弱的民族自尊心,以至于容不得別人說祖國的一點點不好,說了就是“崇洋媚外”,就“為人民所不齒”。其實這和談戀愛的道理差不多,當你對你的伴侶有著足夠的信心的時候,你會聽信別人說你的男朋友(女朋友)的“壞話”么?有時候恰恰是因為感情十分脆弱,才會容不得別人說“壞話”。
愛國也是如此。愛國愛的是什么呢?我們愛的是這個國家的文化,是優(yōu)良的傳統(tǒng),是祖先留下來的大好河山,是昆曲的千回百轉,是京劇的唱念做打,是代表著五千年歷史的一切。而不是那些細枝末節(jié),不是那些貪官污吏,不是那些被扭曲的價值觀,更不是鉗制思想的狹隘的民族主義。
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愛國,可是學校教育采取的方法未必都正確。孩子們本應接受傳統(tǒng)文化的洗禮,卻被要求坐在教室里聆聽政治老師的“照本宣科”;孩子們本應該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,卻只能在陽光的暴曬下聽報告。我們是要愛國,可如果我們根本不知道國家到底好在哪里,回過頭來,留在腦海里的只有空洞的“愛國”兩字,這樣的愛國情感能不脆弱嗎?
這就好比談戀愛,你可能很優(yōu)秀,很帥,很有氣質,但你偏偏不向女孩展示那些,只是整天給她發(fā)短信要求她:你要愛我,你要愛我,你必須要愛我。這女孩要能跟你談戀愛那才是怪事。你既然很優(yōu)秀,應該把最優(yōu)秀的一面展示給她看,也許你有缺點,承認它也無妨,為什么就是說不得呢?
越是說不得,越是喜歡給別人扣崇洋媚外的大帽子,越是證明了愛國教育的失敗。